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茯苓 > 正文

茯苓和土茯苓图片大全,土茯苓是什么样子的(茯苓和土茯苓的区别图片)

摘要: 土茯苓长什么样的 茯苓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,多生长在山坡或森林中,体长1-4毫米。茎光滑无刺。根...

茯苓长什么样的

茯苓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,多生长在山坡或森林中,体长1-4毫米。茎光滑无刺。根状茎厚且块状,通常由匍匐茎连接,2-5厘米厚。叶互生;叶柄长5-15(-20)mm,约占总长度的3/5-1/4,鞘较窄,通常有两个细长的卷须,脱落点靠近顶端;叶薄革质,狭椭圆形披针形至狭卵圆形披针形,长6-12(-15)厘米,宽1-4(-7)厘米,顶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钝,下侧通常为淡绿色。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,通常有10朵以上的花;雄花序总花梗长2-5毫米,通常明显短于叶柄,很少近于叶柄,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一芽;花序膨大,多数宿存小苞片稍呈莲座状,宽2-5毫米,花绿白色,六角球形,直径约3毫米;雄花被片近扁圆形,宽2mm,袋状,背面中央有纵沟,内花被片近圆形,宽1mm,边缘有不规则齿;雄花紧密在一起,近等长于内部花被片,有极短的花丝;雌花序的花序梗长约1cm,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,但内花被边缘无齿,有3个退化雄蕊。浆果直径6-8毫米,成熟时呈黑色,有奶油色。5-11月开花,11月-次年4月结果。味甘、淡、平,归肝、胃、脾经。具有解毒、除湿、利关节的功能,主要用于治疗梅毒、淋证、筋骨疼痛、脚气、疔疮、痈肿、淋巴结核。仅选择干燥的根茎作为药用部分。特别说明:肝肾阴虚者慎用此药。

土茯苓长什么样的

如何区分土茯苓和茯苓

通常学医的人很少会认为土茯苓和茯苓是同一种药材。其实土茯苓和茯苓是两种不同的药材,药性和治疗方法也不同。我们来看看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。一、土茯苓解毒、除湿、利关节。肝肾阴虚者慎用《本草纲目》。土茯苓能祛风除湿,利关节,治抽筋骨痛。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,味甘,归肝胃经,有解毒、除湿、共利的功效。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种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剂,是治疗免疫性疾病口腔及阴部溃疡的最佳中药。茯苓还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、银屑病关节炎、白塞氏病关节炎、痛风性关节炎等。用法与金雀根、任山根、徐长卿、红藤相同。土茯苓对免疫性疾病的过敏性皮炎、天疱疮、湿疹也有效。需要注意的是,《本草从新》指出“肝肾阴虚者不宜服用。”二、猪肉滋阴润燥可以搭配茯苓。茯苓的一般做法是熬药或煎汤。春季可配猪肉滋阴润燥煮汤。猪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,能滋阴润燥、养肌润肤。适合干燥多风的天气,也可以让生活在北方的朋友服用。不宜在吃完猪肉后大量喝茶,以免茶叶中的鞣酸与蛋白质结合生成涩味的鞣酸蛋白,使肠道蠕动减慢而引起便秘,增加有毒物质的吸收。第三,茯苓不是茯苓。有些人会有疑问。茯苓和茯苓是同一种吗?其实不是同一种药。茯苓是利尿祛湿的药,还能健脾安神。性味甘淡,能入心、脾、肾经。茯苓为清热解毒药,能祛湿利关节,性味甘淡,入肝、胃经。在功效上,土茯苓具有清热利湿、解毒、杀虫止痒的作用,对皮肤有很好的疗效

1.根的区别:前者是真菌,不是植物,所以没有根,是寄生在松树根部的真菌物质。后者是藤本植物,具有根和叶的特点,叶厚而光滑。根部呈结状,可见明显节疤。同时上面还长了一些小须根。二、形状的区别:前者为圆形或长方形,呈球形,外表像红薯,外表黄褐色。切开后可以看到里面的物质是白色的,类似豆腐的颜色。土茯苓虽然外形与前者稍有相似,但其外部颜色为黄褐色,切开后内部物质为淡黄色。三、功效差异,茯苓性味甘、平,有利于水渗湿的功能。还能健脾安神。嚼的时候茯苓会粘在肝经和胃经上,有甜有苦。主要用于治疗梅毒、汞中毒引起的肢体挛缩、骨痛。湿热淋浊,带下。茯苓不仅清热解毒,还能除湿。《内经》所谓湿气害人骨肉。资料:土茯苓,中药名。它是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干燥根茎,为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,多生长在山坡或林下。仅选择干燥的根茎作为药用部分。常在夏秋季节挖,须根除去,洗净,晒干,入药;或鲜切薄片,晒干,入药。甜、淡、平。具有解毒、除湿、疏通关节的功效,主要用于梅毒、汞中毒引起的肢体挛缩、骨痛;湿热浊,带下,痈,瘰疬,疥疮。茯苓,中药名。它是鼠妇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。7-9月份采挖,采挖后除去泥沙,堆积发汗,摊晾至表面干燥,再发汗,反复数次,直至出现皱纹,内部水分大部分流失,再阴干,称为“茯苓”;或将鲜茯苓切成不同的部分,阴干,分别称为“茯苓块”和“茯苓片”。参考:百度百科——茯苓百度百科——茯苓

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是什么?

发表评论

  • 人参与,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