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迷茯苓丸组成,指迷茯苓丸治疗肩周炎(茵陈五苓散的组成)
- 茯苓
- 2022-05-11 22:13:18
指迷茯苓丸
[处方]茯苓266g枳壳(麸炒)133g半夏(制)533g芒硝66g生姜133g制成1000g[性状]本品为淡黄色水丸;味道咸、苦、辣。【主治】祛湿、调中、化痰通络。用于痰饮、筋脉拘挛、手臂酸痛、举不稳。
指迷茯苓丸的介绍
指的是米福灵丸,祛湿和中,化痰通络。可用于治疗急性肌腱挛缩和痰湿阻络所致的手臂疼痛。
如何治“手麻胀”
很可能是颈椎病或者颈椎增生。建议你拍个颈椎片确诊一下。颈椎骨质增生怎么中医辨证治疗?在中医辨证分型中,一般主张分为虚实两类。虚包括肝肾阴虚、气血不足,实包括风湿寒邪侵袭、痰湿内阻、气滞血瘀。(1)中年以后,肝肾亏虚,气血渐亏,外感虚弱,风湿寒邪乘虚而入,产生瘀血,束缚于颈部筋骨,经络不通,筋骨失于气血的温煦滋养。症状:头、颈、肩、背、四肢疼痛,局部疼痛,热恶寒,落枕,活动受限,上肢沉重无力,头沉,胸闷,厌食等症状,舌正常或暗沉,舌肥胖或凹陷,脉迟或滑。治法:祛风散寒,疏通经络,除痹。处方:蠲痹汤。羌活15克、防风12克、当归12克、炙甘草6克、白芍各12克、炙黄芪15克、姜黄片12克、生姜6克、苏木10克。本方专为被风邪所胜,麻木严重者而设,因其能益气养营,祛风利湿。若疼痛剧烈,寒性强,加制川乌、附子、阿莎丽、桂枝散寒止痛;若湿胜,可加海桐皮、茭白、路路通,祛风除湿,疏通经络。(2)痰湿阻滞。中年以后,肾气逐渐衰弱,气化无力,水不能化气,即停止贮藏,成为痰饮;而体质虚弱则容易吸引邪风入侵,风痰相争,阻滞颈部经络,导致疾病的发生。症状:头颈部剧痛,肩臂酸痛不适,四肢沉重,头重脑轻,胸腹胀满,纳差嗜睡,苔白腻,脉沉滑。治疗:祛湿化痰,理气通络。处方:加味米茯苓丸。茯苓12g、黄芩10g、陈皮12g、五味子10g、桔梗6g、姜半夏9g、白芥子10g、地龙12g、胆南星10g。本方祛湿化痰,理气通络。如果瘀血阻滞经络,可加入三七、穿山甲、地龙,帮助其活血化瘀、通络止痛。若同时有风寒,可加桂枝、羌活、仙人,祛风湿、除痹。眩晕加天麻、白术;胸痹者加丹参、栝楼、郁金。(3)气滞血瘀,因外伤、劳损,造成椎体缘间隙瘀血,瘀血阻滞经络。症状:头、颈、肩、背、四肢麻木、刺痛、疼痛,拒按,夜间加重,伴有头晕、视物模糊、失眠健忘、焦虑、胸闷胸痛、易怒、面色苍白、舌质紫暗,或有瘀斑,脉细弦涩。治疗:活血化瘀,疏通经络。处方:化瘀通痹汤。当归18克、丹参30克、鸡血藤21克、炙甘草9克、延胡索12克、葛根18克、透骨草21克、姜黄12克、穿山甲10克、地龙12克。本方可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。感冒患者加桂枝、制草乌、阿莎丽;热盛者加败酱草、牡丹皮。如果气虚,加黄芪;如有痰湿,加白芥子、胆南星;大蒜头
症状:肩颈不适,脑痛,头晕,耳鸣,不能侧转,神疲乏力,健忘,失眠,腰膝酸软,舌淡而红,少苔或无苔,脉细数。治法:补益精肾,滋阴熄风。处方:左归丸。熟地15克,山药15克,山茱萸12克,枸杞子15克,菟丝子10克,生白芍12克,生石决明15克,当归9克,炙甘草9克,黄精24克。本方能滋补肝肾,息风。有风湿者,加凌仙、茭白、鹿蹄草祛风湿、除痹。有哪些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的中成药?(1)抗骨质增生丸:熟地黄3份、肉苁蓉2份、鹿衔草2份、骨碎补2份、淫羊藿2份、鸡血藤2份、萝卜1份。功效:补益肝肾,疏通经络,强筋健骨。适应症:退行性颈椎病。用法:每次5g,每日2 ~ 3次。(2)骨刺丸的药物组成:熟地、骨碎补、炙马钱子、鸡血藤、肉苁蓉60克,三七、乳香、没药、川芎30克。功效:滋补肝肾,通经活络。适应症:骨质增生。用法:每次1丸(9g),早晚各一次。(3)天麻、木香、人参、茯苓、羌活、白芷、何首乌、川芎、当归、麻黄、乌梢蛇、白附子、冰片、鹿角胶、菊花、生地、阿莎丽、牛黄和麝香。功效:益气祛风,徐安毕止痛。主治:虚损风、
手足无力,肢体干燥,风痹不仁。 用法用量:丸如梧桐子大,每次10丸,每日3次,温酒下。 (4)六味地黄丸 药物组成:熟地、山萸肉、山药、泽泻、丹皮、茯苓。 功效:滋养阴精,补益肝肾。 主治:肝肾阴虚,腰膝酸软等症。 用法用量:每次1丸(9g),每日3次。 (5)虎潜丸 药物组成:龟板、熟地、黄柏、知母、虎骨、锁阳、干姜、陈皮。 功效:补益肝肾。 主治:肝肾不足,筋骨痿软。 用法用量:酒或粥糊为丸,桐子大,每次10丸,每日3次。 (6)舒筋活络丸 药物组成:当归、木瓜、川芎、桂枝、桑寄生、秦艽、威灵仙、地龙、独活、赤芍、川乌、骨碎补、防风、天麻、虎骨胶、五加皮、胆南星、乳香、没药、熟地。 功效:舒筋活血,祛风通络。 主治:风湿寒痹,筋骨疼痛,麻木拘挛。 用法用量:每次6g,每日3次。
- 人参与,0条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