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孕9个月可以喝土茯苓,土茯苓孕妇可以用吗(孕初期可以吃土茯苓吗)
- 茯苓
- 2022-05-24 22:54:38
孕晚期脚肿怎么办
怀孕期间如何消除水肿?大部分准妈妈在孕期都会出现腿部水肿的情况。躺下休息或睡一觉后,第二天早上,症状会减轻或完全消失。这是正常的生理性水肿。但是水肿还是会给准妈妈带来很多不便。试试下面的方法,让自己更放松。去肿,平躺,抬脚。肿胀是因为心脏离你的脚很远,下半身的静脉血很难回到心脏。所以平躺后稍微抬高双脚,可以让血液更容易回流到心脏,水肿也很容易消除。坐着的时候,脚垫高坐在椅子上可以把脚放在小桌子上。坐在地板上时,用垫子垫高脚垫。尽量左侧躺在床上。孕妈妈要注意休息,每天至少卧床9~10小时。中午休息1小时最好。左侧位有利于水肿消退。运动后适当散步对预防水肿非常有效。游泳也是一种锻炼腿部的运动。征得医生同意后,尝试游泳。台阶运动利用台阶,脚上下运动,可以锻炼小腿的肌肉,从而有助于防止水肿。孕妈妈肚子变大容易失去平衡,所以运动时一定要扶着墙或桌子。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水肿也有效果。记得从小腿方向逐渐向上按摩,这样有助于血液回流心脏。吃瓜、瓜等水果富含人体不能迅速利用的钾和果糖,能减少体内水分,有利尿解毒的作用,对预防和减轻妊娠水肿有很好的效果。鸭肉和老鸭具有滋阴清热、利尿消肿的作用,非常适合体质偏热、容易水肿的孕妈咪食用。鸭汤也可以用来煮米线、炖白菜、煮粥。酒酿汤圆香甜温润,含有糖、有机酸、维生素B1、B2等。能益气活血,散结消肿。早餐用这个,尽量减少钠盐的摄入。荸荠具有清心润肺、凉肝消食、化痰利尿、明目的功效。孕妇常吃菱角,可以预防妊娠水肿。加荸荠、海带熬汤,称为“二仙饮”,可防治水肿、缺碘、妊娠高血压、痔疮、孕期便血。
眼睛下面脸颊的部分总是红红的(就是鼻子两边的地方)
第一,肺热导致长痘。治疗肺热引起的痤疮宜用清肺热的方法,肺热多为肺热郁结,风邪再起,使肺热不能外泄。症状是丘疹,像玉米一样,能挤出白色和粉红色的油。皮疹多在鼻周,额部也可见偶有黑头,伴有口鼻干燥、大便干燥、苔黄、舌红、脉沉。被骗进去的。治宜用薤白散(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粳米、甘草)合枇杷清肺汤(人参、枇杷叶、黄连、黄柏、桑白皮、甘草)。二、血热致痘,宜用凉血清热的方法治疗血热致痘,多由情志内伤、气滞、日久生热、血瘀所致。面部丘疹的症状主要在口鼻和眉间,面部潮热明显。女性月经前后仍有丘疹增多,舌红,脉细。被骗进去的。用梁雪五花汤(红花、玫瑰花、鸡冠花、野菊花、凌霄花)和桃红四物汤(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地黄、赤芍、川芎)治疗,效果颇佳。第三,胃热导致长痘。宜用清泻肠胃的方法治疗胃热痤疮,胃热痤疮多因饮食不当,过食油腻、甜食,引起胃燥、中焦积热、面部皮肤停滞等。其面部丘疹如鸡眼,可挤出粉状油性物质,有时有黑头,多在口周,也可在背部和胸部,常伴有口干和口臭,饮食过量,舌燥,喜冷饮,便秘,脉沉而强等。最好走法律途径。用卫青粉(黄连、升麻、当归、生地、丹皮、石膏)治疗非常有效。四、热毒致痘,宜用清热解毒法。这种痘痘多是由于热蕴肺胃发炎,外感毒邪复发,热毒积聚于面部皮肤所致。表现为面部散在丘疹,以脓疱为主,周围常发红,自觉疼痛。严重者可红肿疼痛,伴有发热、舌红苔干、真脉。当法律高于一切时。五种消毒饮料(金银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紫背天葵)可用于不同症状,效果很好。5.湿毒和瘀血导致痤疮。宜用祛湿化瘀之法。这种类型的痘痘多是由于体内湿邪积聚,皮肤郁结,外感毒邪复发,湿毒凝结,经络不通,气血不和所致。除丘疹、脓疱外,以结节性囊肿为主要症状,皮肤呈油性。最好走法律途径。用处士解毒汤(土茯苓、薏苡仁、萆薢、车前子、黑豆、泽泻、板蓝根、赤芍)治疗效果较好。【治疗】轻度痘痘患者多注意一下以上秘招一般没有问题。如果还有问题,请去医院治疗。一般的处理方法如下:1。口服药物以抗生素为主,主要是抗菌消炎,但也有部分药物含有四环素。长期用药必然会加重肝肾负担,这对于孕妇来说尤其忌讳。所以你一定要有医生的处方,而且你去看医生的时候一定要和医生沟通,不管你有没有服用过其他医生或者其他医院开的处方。2.维a酸疗法:维a酸治疗痤疮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痤疮的四个主要环节:抑制皮脂腺功能;抗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病;抑制毛囊皮脂管中微生物的生长;抑制炎症。因此,维a酸是治疗痤疮最有效的药物之一。到目前为止,维甲酸类药物可以分为三代。第一代是维生素A的天然代谢产物:包括全反式维甲酸和异维甲酸(13顺式维甲酸)等。第二
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,表现为严重头痛、眩晕、戒酒样反应及假性脑肿瘤症状(如视盘水肿、脑脊液压力增高,有的伴有视力障碍)或发生抑郁症、性格改变及听力减退等。此类药物的另一个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就是具有胚胎毒性和致畸胎性,孕妇在服药期间约有1/3发生自发性流产或畸形胎儿,故服用此类药物的女性在治疗前、治疗中及停药后短期内,均不宜妊娠。此外,口服维A酸类药物还可能引起高血脂、高血糖、肝功能异常、血细胞减少、骨筋肌疼痛、骨锰闭锁及恶心呕吐等症状。因此,对于如下患者应禁服或慎服维A酸类药物: ①1年内打算怀孕的女性患者。 ②育龄期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妇女。四妊娠及哺乳期的女性。 ④严重肝功能异常者。 ⑤高血糖及高血脂患者应慎用。因此服用此类药物务必详细咨询皮肤科医生。 3、中医药治疗方面,宫廷中医痤疮组合除沿用传统辨证分型进行论治外,强调内治与外治并重,辨证治疗与专方治疗并重,另一方面,在治法上亦有所创新,如在服药方面,有采用周期服药法治疗女性患者。近年来也开始引起重视,如进行了血清锌、铜及维生素A、E值的测定,结果发现,均比健康人明显降低,提示了痤疮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均呈紊乱现象。实验研究亦表明,患者的血粘度较正常人为高,且较正常人产生过多的皮脂。这些均显示皮脂代谢紊乱,血液循环不良是发病的重要因素,与中医认为瘀血、湿热致病说颇为吻合。 4、青春痘的正确处理方法是禁止挤压或针清,保持患处清洁并请医生治疗,一定要请专业医生治疗,不要自己乱挤。挤压后毛囊结构变形,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毁容,如:痘印和瘢痕!! 5、外用药:市面上有些抗痘的外用药或抗痘贴布多半都含有A酸成份,如维胺酯维E软膏,可加速表皮角质的脱落,保持皮肤的干燥,从而治疗青春痘,但使用后会容易脱皮,并且不能接触到阳光,所以避免在白天使用,而且孕妇使用还会有造成畸形儿的危险,因此治疗时必须有医师处方才行。 6、水杨酸、果酸等果酸类产品,也是近年来常用在治疗青春痘、毛孔粗大、美白等方面,它本身所具有加速细胞的再生周期,加速青春痘的愈合并且抗痘作用已备受肯定,但这类产品的使用不可超过半年。如果要换肤也最好能找专业皮肤科医生进行。 【青春痘的治疗偏方】 银杏仁适量,切成片,每晚睡前温水洗净患部(不可用香皂、肥皂),取银杏仁片反复擦患部,边擦边削去用过的部分。每次用1-2粒,一般7-10次即可见效。 鲜樱桃枝叶、鲜桃树枝叶各50克,鲜槐树枝叶、鲜柳树枝叶各40克,鲜猪苦胆2-3个。将各种枝叶切碎,加水煎沸,加入猪苦胆汁,熏洗患部。每日2-3次,每剂用猪苦胆1个。 枇杷叶、夏枯草、桑白皮各15克,银银花、连翘、黄芩各10克,海浮石50克,生甘草7克。水煎2次,药液混合,2次分服,每日1剂。 丹参100克。研为细粉,每天3次,每次3克内服。一般2周后即可好转,约6-8周痤疮减少。可逐渐减量,每天1次,每次3克。 硫磺、川军各等份,研细粉,用清水调和,敷于患处。每日2-3次。 枯矾10克,硫磺、大黄各5克,黄连、黄柏各3克。冷开水100毫升浸泡1昼夜。每晚睡前将药液摇匀,涂于患部。 氯霉素注射液20毫升,75%酒精50毫升。混匀后密封。先用热水清洗患部,再以棉签蘸药液搽患处。每日3次。 【中医妙方治疗青春痘】 很多人进入青春期后,脸上不知不觉地起了很多疙瘩,有时还伴有痒痛有黑色的称为黑头粉刺。破溃或吸收后可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状疤痕。少数严重的红疙瘩可出现更大的软囊肿、脓肿,破溃愈合后留下比较明显的疤痕,使颜面皮肤凹凸不平,颜色深浅不一,十分难看。另外由于雄激素水平不同,一般男子患痤疮比女性严重,且更难治愈。 中医主要采用清热祛风、凉血利湿的方法: 成药可选用防风通圣丸、归参丸等,内服可用枇杷叶9克、桑皮9克、苦参9克、赤药12克、丹皮10克、菊花9克、生草9克,水煎服,日服一剂。大便干燥者, 可酌加酒军6—10克;结节性囊肿可酌加贝母10克、凌霄花6克。外治可用颠倒散,每晚用茶水调后搽患处,白天洗掉。 白芍3克、细辛3克、通草2克、桃仁3克,加大枣两枚掰开。 每日早七时下午四时开水泡服,八剂一疗程。服到痘痘或大便排出为起效,再继续坚持到光洁的那一天。 不用熬药,只要把药放入一个塑料旅行杯(杯口带滤网的那种)用开水冲泡服用即可。 中药治疗痤疮配方 [方一]浙贝母、白附子、菊花叶、防风、白芷、滑石各15克,皂角10克。将6味为细末,用皂角蒸熟去筋膜,同药捣为丸,早晚擦面。本方祛风清热,适用于痤疮、雀斑. [方二]赤小豆20克,细辛6克,麻黄3克,银花10克,泽泻8克,茯苓15克,车前子8克,神曲15克,红花3克,甘草6克。煎汤代茶,1日1剂,并用药液清洗患部,早、晚各1次。本方功能消疮,适用于痤疮。 红萝卜汁消粉刺 取红萝卜1000克,洗净压汁,8枚桃树叶煎水汁400毫升,倒入萝卜汁里,用此法洗脸,每日洗脸三次,一日一剂,坚持洗三天,粉刺既可消除。泡永久花治“青春痘” 年轻人青春发育期,脸上易长“青春痘”,可治愈,方法是;永久花开花时,采摘一把鲜永久花,晚上临睡前先以温水洗脸,取永久花数枚,双手揉搓至出水,在患部反复涂擦,擦到无水时为止,然后上床睡觉,第二天早晨洗脸,同法连用三天,一周后“青春痘”便会自然消失。
24节气的来由和习俗
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,属于阳历的范畴。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,以春分时为0度,清明时为15度,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,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。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 、气候 现象、气候变化三种,下面详细介绍一下。立春:每年2月4日或5日,太阳到达黄经315°时,便是立春。立春曾经在中国古代是重大节日。我国古时候历朝历代这一天要举行迎春仪式,围绕立春举行的民俗活动有“春娃”、“春鞭”、“春卷”、“打春”、“春酒”、“春牛”等。雨水:每年2月19日前后,太阳黄经达330°是为雨水。到了雨水,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。生育了孩子的妇女要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,感谢父母养育之恩。久不怀孕的妇女,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,据说,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。惊蛰:每年3月5日或6日,太阳到达黄经345°即是惊蛰。平地一声春雷会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,惊蛰之日,人们会手持清香、艾草熏家中四角,以香味驱赶蛇虫蚁鼠和霉味。还有祭白虎、打小人的风俗,最普遍的习俗是吃生梨,据说在节令时刻吃能够去百病。春分: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,太阳到达黄经0°为春分。春分有吃春菜的习俗,逢春分那天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“滚汤”,名曰“春汤”。还有送“春牛”的习俗,春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,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。清明: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°时为清明。清明节与除、盂、九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,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,除了讲究禁火、寒食、扫墓,还有踏青、荡秋千、踢蹴鞠、打马球、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。谷雨:每年4月20日或21日,太阳到达黄经30°时为谷雨。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,或者到野外走走,寓意与自然相融合,强身健体。立夏: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黄经到达45°时为立夏。立夏日人们喝冷饮来消暑,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。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尝新等习俗活动。小满: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°时为小满。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、中稻插秧的时节,如若田里不蓄满水,就会造成田坎干裂,无法插秧,影响农作物的收成。芒种:每年6月6日前后,太阳到达黄经75°时为芒种。意指大麦、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,抢收十分急迫。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,饯送花神归位,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,盼望来年再次相会。夏至:每年6月21日或22日,当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。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,而在浙江绍兴地区,夏至日皆祭其祖,俗称“做夏至”,除常规供品外,特加一盘蒲丝饼。夏至日岭南一带的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、玉林等地区的人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。小暑:每年7月7日或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05°时为小暑。小暑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,将荷叶、土茯苓、扁豆、薏米、猪苓、泽泻、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,或甜或咸,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。大暑: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,太阳到达黄经120°时为大暑。“大暑船”的活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。届时,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“大暑船”在街道上行进,鼓号喧天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。“大暑船”最终被运送至码头,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。立秋:每年8月7-9日之间(农历七月初一前后),太阳从北回归线向南返回期间到达黄经135°时为立秋。农村普遍有“秋收互助”的习俗。民间还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,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──俗称贴秋膘。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,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。处暑:每年8月23日前后,太阳到达黄经150°时为处暑。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。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──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,就有开鬼门的仪式,直到月底关鬼门止,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。白露:每年9月7日到9日,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。过去人们十分青睐“白露茶”,它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。资兴兴宁、三都、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。每年白露节一到,家家酿酒,待客接人必喝“土酒”。秋分: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,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直射地球赤道。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,我国古代就有“秋暮夕月”的习俗。夕月,即祭拜月神。中秋祭月仪式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,表达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一种美好心愿。寒露: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°时为寒露。寒露时节人们有赏菊花和重九登高的习俗。霜降: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,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。在一些地方,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,在当地人看来,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,同时还能补筋骨,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。立冬:每年11月7-8日之间,太阳位于黄经225°时开始立冬。在民间有祭祖、饮宴、卜岁等习俗,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。还有冬泳的良好习俗。在我国北方,立冬这天北京、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,而在我国南方,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。小雪:每年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°为小雪节气。民间有:“冬腊风腌,蓄以御冬”的习俗。小雪后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。小雪节气后,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、腊肉,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。在南方某些地方,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。大雪:每年的12月7或8日,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为大雪。大雪节气一到,家家户户忙着腌制腌肉。待腌制完毕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,以迎接新年。冬至: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,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,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,我国北方在这一天有吃饺子、南方吃汤圆和南瓜的习俗。内蒙地区流传有:“冬至不吃肉,冻掉脚趾头”的谚语,可见冬至一定要吃肉。小寒:每年1月5-6日之间,当太阳位于黄经285°时为小寒。一般要煮菜饭吃,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、香肠片或是板鸭丁,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,十分香鲜可口。广州的传统,小寒早上吃糯米饭。大寒:每年1月20日或21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00°时进入大寒节气。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、栗子、红枣、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,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。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,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。如尾牙祭、祭灶和除夕等。拓展资料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,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,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。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,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。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。二十四节气将天文、农事、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,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,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,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,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,而诸如立春、冬至、清明等一些重要节气还有“咬春”、“踏青”等趣味盎然的民俗。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的生活、文化等仍有实用价值。比如,从现在十分流行的中医养生来看,秋季起于立秋节气,紧邻大暑,又热又湿;秋季结束于霜降,已近立冬,气候又干又冷。秋初和秋末虽然同在一个季节,但气候却完全相反,医生遇到的季节病和中医养生需要预防的病也截然不同。所以,治病和养生简单地跟着四季走还不够,更要跟着节气走。有专家认为,尽管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,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。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,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,彰显了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。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二十四节气
- 人参与,0条评论
发表评论